1. 廣濟天下,德行百年,唐河縣人民醫院成就你健康人生!
       搜索:
      首頁 > 健康咨詢 > 正文

      糖化血紅蛋白簡析與應用
      發布時間:2015-09-11 16:16:22   來源:   評論:0 點擊:

        近幾十年來,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上升趨勢,我國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根據2013年美國醫學協會雜志(JAMA)在線發表的“中國成人糖尿病流行與控制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有著1.139億的糖尿病患者和4.934億處于糖尿病前期的“糖尿病后備軍”,高患病率以及龐大的患病人數標志著糖尿病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早期發現發生糖尿病的高風險者和早期診斷糖尿病并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干預和規范治療,是減少糖尿病的發病人數和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的關鍵措施。在糖尿病的管理中,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一直是用于評價治療方案有效性的金標準。
        人體內紅細胞的壽命一般為120天,在紅細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也會保持相對恒定。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檢測前120天內的平均血糖水平,而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是判定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情況的良好指標。糖化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的整個壽命過程中,但是在這120天中近期血糖對血紅蛋白值的影響最大。在血糖控制穩定的患者中,測定前30天內的血糖水平對當前HbA1c結果的貢獻率為50%,再之前的一個月其血糖的貢獻率為25%,而測定前90~120天的只占10%。
        現有用于糖尿病篩查診斷的血糖檢測包括空腹血糖(FPG)、2hPG的檢測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血糖反映的是急性糖代謝水平,變異率高、重復性差,同時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干擾,采用血糖水平來診斷糖尿病時會導致更多的假陰性和假陽性,從而一方面使沒有糖尿病者被錯誤的打上疾病的標簽,而在另一方面使發生了糖尿病的患者錯過了被早期治療的機會。作為診斷糖尿病金標準的OGTT試驗不但受血糖變異度影響,并且患者需服用定量糖水,其過程繁瑣,成本較高,在臨床上沒有得到廣泛應用,而臨床上也存在有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病例,單純依靠血糖的檢測,漏檢必然存在。
        與血糖測量相比,將HbA1c用作診斷實驗確有優勢,包括方便、逐日變異性較小、分析前穩定性較好且國際標準化。2009年,ADA、EASD和IDF共同組織了國際專家委員會對HbA1c是否可以被用作診斷糖尿病的方法進行了系統的證據回顧和討論。最后,國際專家委員會一致同意推薦使用HbA1c診斷糖尿病并發表了工作報告。該報告中專家委員會建議采用HbA1c≥6.5%作為診斷非妊娠相關的糖尿病的切點,將6.0%≤HbA1c≤6.5%范圍內的個體定義為“高危的亞糖尿病狀態”。HbA1c≥6.5%時即可作出糖尿病的診斷,但需要重復一次HbA1c檢測以確定糖尿病的診斷。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且血糖>11.1mmol/L時,不需要重復HbA1c。對于兒童和青少年,在缺乏典型癥狀或缺乏血糖>11.1mmol/L的證據而懷疑糖尿病時應當進行HbA1c檢測。
        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HbA1c并不例外。HbA1c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的結合產物,因此,任何引起血紅蛋白數量與質量變化的因素都會干擾HbA1c測定,對結果產生影響。例如妊娠時血容量增加,使HbA1c測定結果假性降低;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另外一些藥物、黃疸、脂血、種族和年齡都會使測量結果造成干擾。
        現在我院檢驗科所采用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方法為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離效率高,其所得結果準確度高,重復性好;所用校準品可溯源至NGSP,保障了結果的可比性,對臨床有著較高的參考價值。

      相關熱詞搜索:糖化血紅蛋白簡析與應用

      上一篇:淺談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
      下一篇:結直腸癌手術要不要切除闌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