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符合健康標準者不過占人數總數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已被確診的患者,屬于不健康狀態的也占15%,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過程的兩端,那它就像一個兩頭尖的橄欖,中間凸出一大塊,正是處于健康與有病兩者之間的過渡狀態——亞健康。亞健康作為一個新概念和新的研討領域已被廣泛關注,因此它有助于解決一些健康難題,并未改變醫療模式提供幫助。
亞健康是指非病非健康狀態,是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發病前狀態”。“中間狀態”等稱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醫學指標來診斷,因此易被人忽視。,細推之,亞健康是個大概念,包含著前后銜接的幾個階段。其中,與健康緊緊相鄰的可稱作“輕度心身失調”。它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為主癥,但是這些失調容易恢復,恢復后與健康人并無不同。約占人群的25%——28%。
上述失調主癥若持續發展可進入“潛臨床”狀態。此時,已呈現出發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傾向,潛伏著向某病大戰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處于這類狀態的超過1/3,且年齡40歲以上者陡增。其臨床表現錯綜,但可歸納為三種減退,即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從臨床檢測看,城市群體則可表現為“三高一低”,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超過10%的人介于“潛臨床”和疾病之間稱作前臨床狀態,他們已經有了病變,但癥狀不明顯或未引起足夠重視。“亞健康狀態”也稱作慢性疲勞綜合征,在各個醫院的就診病人中很常見,他們往往主訴:疲倦、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煩躁、失眠、食欲不振、腹脹、心慌、胸悶、便秘、腹瀉,感覺很疲憊,甚至有欲死的感覺。做檢查又檢查不出來器官上的毛病,主要是功能性的問題。
預防“亞健康”不外乎要適當運動,不要過度疲勞,人的精力是有限度的,生命不能透支,錢是掙不完的,學會放棄,精神放松,不能放縱自己、暴飲暴食,睡眠要充分,進食、飲酒要有節制,定期檢查身體,有病早治,這些雖是老病常談,但真能做到的又有幾人?仔細想想,人的壽命其實都是自己給糟蹋的。